元宵節

元宵節的由來
於元宵節的由來,說法很多,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。相傳漢惠帝劉盈駕崩後,呂后一族控制了政權。呂后卒後,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剿平「諸呂之亂」,擁戴劉恆登基,是為漢文帝。文帝博採眾臣建議,精心治國,使漢帝國再次強盛起來。因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,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,文帝微服出宮遊玩,與民同樂,以示紀念。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。
 
關於燈的傳說
傳說在很久以前,兇禽猛獸很多,四處傷害人和牲畜,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,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,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。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,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,把人間的人畜通通燒死。
 
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,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,就冒著生命的危險,偷偷來到人間,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。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,嚇得不知如何是好。過了好久,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,他說:「在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日這三天,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彩、點響爆竹、燃放煙火。這樣一來,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」。

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,便分頭準備去了。到了正月十五晚上,天帝往下一看,發覺人間一片紅光,響聲震天,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,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,把所有的人畜燒死了。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。從此每到正月十五,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,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。
 
中國的情人節 
在古代, 因為思想保守 ,守禮節的女士們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,甚少社交生活, 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,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,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。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。 
 
古代習俗 
元宵的習俗主要有生火(初期是火把,後來分別發展成掛燈籠和、過吉祥橋等,有些地區有在田裡偷農作物或泥土的習俗,又有些地區的人們會石戰(互擲石子)。又有咬堅果或糖果祈求牙齒健康的習俗。
 
現代習俗 
隨著時間的推移,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,香港多個地方更舉辦富節日色彩的節目:大型綵燈綵燈展覽、中國民族歌舞、醒獅表演、許願廊、掌相、燈謎競猜、踩高蹺、打太平鼓等。而有些中國地方更有煙花助興。
 
吃元宵 
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為食品,在我國也由來已久。宋代,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。這種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後稱“元宵” ,生意人還美其名曰“元寶” 。 

元宵即"湯圓"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黃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棗泥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風味各異。可湯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團圓美滿之意。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,而是在糯米粉中"滾"成的,或煮司或油炸,熱熱火火,團團圓圓。
   

走百病
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,還有信仰性的活動。那就是"走百病"又稱"烤百病""散百病"參與者多為婦女,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,或過橋過走郊外,目的是驅病除災。


逐鼠
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。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,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餵老鼠,它就可以不吃蠶了。於是,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,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,將粥用碗盛好,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、牆角、邊放嘴裡還邊唸念有詞,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。


迎紫姑
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、貧窮的姑娘。正月十五,紫姑因窮困而死。百姓們同情她、懷念她、有些地方便出現了“正月十五迎紫姑”的風俗。每到這一天夜晚,人們用稻草、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。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、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,像對待親姐妹一樣,拉著她的手,跟她說著貼心話,流著眼淚安慰她,情景十分生動,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、忠厚、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。

 

莫迪天-廟街睇相算命人,為客人提供「算不準、不收費」的宗旨,平民式收費,為客人排疑解困!

 

預約電話-9143 4961


 

 
 
 

   

 
*
姓名
*
電郵
 
電話
*
內容